您当前位置: 首页>> 人才培养>> 本科生培养>> 培养方案>> 正文

人才培养

人工智能专业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2025-06-13 点击数:

1.专业代码和名称

专业代码:080717T

专业名称:人工智能

2.培养目标

秉持“极基础、强技术、重交叉、促创新”的培养理念,培养具备浓厚家国情怀、扎实数理基础、创新科学思维、全栈实践能力、卓越协作精神,系统掌握人工智能基础理论、方法与技术,能够从事数据科学、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多模态大模型、具身智能、群体智能、科学智能与社会智能等方向的研究、开发、应用与管理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

3.大类平台课程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系统导论(上)、计算机系统导论(下)、现代信号处理、数据结构与算法、机器学习。

4.学制和学分要求

学制:四年

学分要求:153学分

5.学位授予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6.主要实验和实践性教学要求

人工智能专业实践教学环节采用课间实验、集中实践相结合的模式有序开展。立足专业特色与教学需求,建立分层次、多模块、学科交叉、相互衔接的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课间实验紧密配合相应课程,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紧随课程教学中同步推进;集中实践则安排在对应课程结束之后,侧重于综合性、设计型与创新型实验。旨在通过验证性实验使员工系统掌握专业课程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通过综合性实验使员工具备研发人工智能软硬件系统、综合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设计性实验和创新型设计使员工具有科学意识、工程意识、创新意识,拥有较强的融合交叉应用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同时鼓励员工参加业余科研和学科竞赛活动,进一步提升创新实践能力。

7.毕业条件及其他必要的说明

人工智能专业毕业要求达到的最低学分为:153学分,其中包括:通识教育课程 12 学分(必修 6学分、选修 6 学分),公共基础课程 68学分(公共基础必修 37 学分,公共基础选修 27学分,跨公司公共基础课程4 学分),专业准出课程必修45学分(大类平台课 22分,专业核心课 23分),专业实践课程 14 学分,专业模块选修课程 8 学分,跨公司选修 6 学分,修读至少2学分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和至少2学分的创新创业实践课程。毕业生毕业时必须修满 153学分方可颁发本科毕业证书,符合304am永利集团学位授予条件的,可获得工学学士学位证书。

8.毕业要求

本专业本科毕业生可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事业单位从事人工智能相关的研究、开发、管理工作;也可继续攻读智能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和其它相关学科的研究生学位。具体要求包括以下各个方面:

(1)工程知识:具备扎实的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基础,系统地掌握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够将所掌握的知识运用于解决人工智能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人工智能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并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人工智能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软硬件系统、算法或模型,并能够在设计过程中体现创新意识‌。

(4)研究‌:能够基于人工智能学科基本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人工智能软硬件系统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分析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人工智能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方法、软硬件开发、测试与仿真工具和平台,并能够比较、分析不同工具和平台的特点和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人工智能系统的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逻辑分析,评价本专业工程实践和人工智能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人工智能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交叉融合背景下的团队中胜任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等不同角色‌。

‌(10)沟通‌:能够就人工智能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和学科前沿知识。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人工智能系统的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将项目管理知识综合运用到多学科合作的环境中。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自我学习和知识更新的能力‌,适应人工智能学科和技术快速发展的需求。


人工智能专业本科教学计划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学分数

学时数

修读

学期

备注

理论学分

实践学分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通识教育课程

通识必修

课程

6分

必修

人文社科经典导引

2

2

0

32

32

0

1-3

1.所有员工必须在“通识必修课程”的4门课中任选3门,其中“人工智能导引”必选。

2.所有员工必须选修“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和“艺术体验与审美鉴赏”模块课程,其中“艺术体验与审美鉴赏”模块课程至少选修2学分。

3.所有员工必须至少修满12学分通识教育课程。

自然科学经典导引

2

2

0

32

32

0

1-3

中国精神导引

2

2

0

32

32

0

1-3

人工智能导引

2

2

0

32

32

0

1-3

通识选修

课程

6分

选修

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模块








科学精神与生命关怀模块








数字思维与数字素养模块








社会科学与现代社会模块








艺术体验与审美鉴赏模块








公共基础课程

公共基础

必修课程

37 分

必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5

2.5

0

40

40

0

2

“四史”教育模块包括

《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要求至少选修1门课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2.5

2.5

0

40

40

0

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5

2.5

0

40

40

0

2

思想道德与法治

2.5

2.5

0

40

40

0

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3

3

0

48

48

0

4

大思政实践课

2

0

2

48

0

48

2-3

形势与政策

2

2

0

32

32

0

1-4

体育

4

0

4

128

16

112

1-4

大学英语

6

6

0

96

96

0

1-2

军事理论与技能

4

2

2

200

32

168

1-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教育

2

0.5

1.5

44

8

36

3-4

老员工心理健康

2

2

0

32

32

0

1-2(三)

国家安全教育

1

1

0

16

16

0

1

“四史”教育模块

1

1

0

16

16

0

1-2

公共基础选修课程

27分

限定选修

工科数学分析1

6

6

0

96

96

0

1

公共基础选修课程为必选课程,至少 27学分。

工科数学分析2

6

6

0

96

96

0

2

工科高等代数1

3

3

0

48

48

0

1

工科高等代数2

3

3

0

48

48

0

2

大学物理B

7

7

0

112

112

0

2-3

大学物理实验

2

0

2

48

0

48

2-3

跨公司公共课程4分

必修

工科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4

4

0

64

64

0

3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学分数

学时数

修读

学期

备注

理论学分

实践学分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专业教育课程

专业准出课程

大类平

台课程

22分

必修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4

3

1

72

48

24

1

1.304am永利集团所有员工必须修读“大类平台课 程 ”和“专业核心课程”。

2.实践学时为单独的上机训练。

计算机系统导论(上)

3

2

1

56

32

24

2

计算机系统导论(下)

3

2

1

56

32

24

3

现代信号处理

4

3

1

72

48

24

4

数据结构与算法

4

3

1

72

48

24

3

机器学习

4

3

1

72

48

24

4

专业核心课程

23分

计算方法与优化

4

2

2

80

32

48

5

离散数学

4

4

0

64

64

0

3

数据库系统

3

2.5

0.5

52

40

12

4

大数据技术与应用

3

2

1

56

32

24

4

深度学习与强化学习

3

2

1

56

32

24

5

多模态与大模型【创】

2

1

1

40

16

24

6

计算机视觉

2

1.5

0.5

36

24

12

5

自然语言处理【创】

2

1.5

0.5

36

24

12

5


专业实践课程

14 分

必修

人工智能基础实训【三】

2

0

2

120

0

120

1暑


智能计算系统实践

2

0

2

120

0

120

5

人工智能交叉研究实践【三】

2

0

2

120

0

120

2暑

人工智能综合项目实践【三】【创】

2

0

2

120

0

120

3暑

毕业设计

6


6




7-8

人工智能专业模块选修课程

专业选修课程

数理基础

9分

选修

数据科学

3

2.5

0.5

52

40

12

5

至少选修8学分,数理基础、智能技术和AI+X 3个模块各至少选1门,所选修课程的实践学分总和不少于1学分。

随机过程

3

2

1

56

32

24

6

量子信息与量子计算基础

3

3

0

48

48

0

5

智能技术

10分

智能机器人

2

1

1

40

16

24

6

智能计算系统

2

1.5

0.5

36

24

12

6

智能交互技术

2

1.5

0.5

36

24

12

6

多智能体系统

2

1.5

0.5

36

24

12

6

智能语音处理

2

2

0

32

32

0

6

AI+X

9分

医学人工智能

2

1.5

0.5

36

24

12

5

AI for Math

1.5

1

0.5

28

16

12

5

时空智能学

2

1.5

0.5

36

24

12

5

低空智能感知与应用技术

2

1.5

0.5

36

24

12

6

社会计算与社会智能

1.5

1

0.5

28

16

12

5



跨公司

课程

数值分析

4

3

1

72

48

24

5

至少选修 6学分。(列表中课程供参考)

生物信息学

2

2


32

32


5

智慧城市

2

2

0

32

32

0

6

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A/B

4

3.5

0.5

68

56

12

5

操作系统A/B

3.5

3

0.5

60

48

12

6

计算机网络A/B

3

3

0

48

48

0

7

编译原理

3

2.5

0.5

52

40

12

7

计算思维与数据科学

2

2

0

32

24

8

5

人工智能与未来社会的法律问题

1

1

0

16

16

0

5

区块链技术及应用

2

1.5

0.5

36

24

12

6

空间信息可视化

2

1.5

0.5

36

24

12

5

认知神经心理学

2

2


32

32


4

毕业应取得

总学分:153分

其中,通识教育课程学分:12分;

公共基础课程学分:68分,其中全校性公共基础必修课程37分,公共基础选修课程27分,跨公司公共基础课程4分;

专业教育课程学分:67分,其中专业准出课程(大类平台课程)22分,专业准出课程(专业核心课程)23分,专业实践课程14分,专业选修课程8分;

跨公司课程至少选修6分;

实践教学学分:39分,占总学分的:25% ,其中必修公共课程实践学分11.5分,专业必修实践学分12.5分,专业选修实践学分6.5分(至少选修1学分,以实际选修课程的实践学分为准),专业实践课程14分。

选修课程学分:6+27+8+6=47,占总学分的:31%

备注:

1.带【创】字的课程为创新创业类课程。

2.带【三】字的课程为第三学期开设课程。

3.课程修读学期为建议修读学期,具体课程安排由开课单位按照实际教学需求确定。


下一条:人工智能自强班培养方案

TOP